29

2025/09

【会议报道】学科融汇促发展,医工智联启新程 --西部放疗协会妇科肿瘤及近距离放疗分会场会议圆满举行
浏览次数:17次 发布者: 来源: 时间:2025-09-29


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地区放射肿瘤学学术大会妇科肿瘤及近距离放疗分会场会议于2025年9月20日在成都成功举办。本次分会场由四川省肿瘤医院郎锦义教授担任主席,谭燕教授担任执行主席。

会议汇聚了来自北京、陕西、新疆、四川、重庆、云南、广西、贵州、宁夏等全国多地肿瘤放疗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学者,围绕“学科融汇 医工智联”的大会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本次分会场聚焦“妇科肿瘤及近距离放疗”的最新进展,设置了专题报告、病案讨论和论文交流三大环节。会议内容涵盖肝脏恶性肿瘤3D后装插植放疗、ICRU89号报告解读、宫颈癌免疫治疗进展等前沿话题。

谭燕主席在会议上对过去一年妇科肿瘤及近距离放射治疗分会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在过去一年中,妇科肿瘤及近距离放疗分会场积极推动区域学术交流与合作,成立了“西北妇科及近距离放疗协作组”,并在甘肃、青海等地成功组织了学术交流与技术研讨活动。同时,分会场开展的“妇科肿瘤规范化治疗巡讲”系列活动先后走进了广元、德阳、乐山、都江堰等多个地区,为提升西部地区妇科肿瘤诊疗同质化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围绕“学科融汇 医工智联”的主题,聚焦多学科交叉赋能精准放疗发展,同时增设了病例讨论环节,为与会者提供了临床实战思维碰撞的平台。会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与会专家围绕妇科肿瘤、近距离放疗及放射免疫治疗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互动交流热烈。

专题报告:聚焦前沿技术

专题报告环节由谭燕教授、王亚利教授、古丽娜·库尔班教授等共同主持。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吴敬波教授分享了《肝脏恶性肿瘤3D后装插植放疗》的临床实践经验。重点介绍了3D打印个体化模板引导下的精准插植技术,为复杂部位肿瘤的近距离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刘孜教授对《ICRU89号报告》进行权威解读。系统阐述了报告中对妇科肿瘤近距离治疗的剂量学规范和要求,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标准


北京协和医院侯晓荣教授则带来了《宫颈癌免疫治疗进展》的最新动态。深入分析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及联合治疗策略。


各位专家的报告展现了放疗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临床进展,内容科学性强、重点突出、数据真实可靠,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

在青海红十字会医院赵凤菊教授的主持下,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凤虎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郑虹教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宋红林教授对专题内容分享了自己的宝贵心得与经验。





病案讨论:凝聚临床智慧

病案讨论环节由华西医院文庆莲教授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丹教授共同主持。



四川省肿瘤医院彭倩医生汇报了一例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引发了西部多地专家的热烈讨论与深度点评,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王娟教授、资中资州医院刁鹏教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马建萍教授发表了自己对病例的思考和体会,分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临床思维。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肿瘤诊疗中的重要性,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与方案。与会者通过具体病例的分析,交流分享了放射肿瘤学前沿成果与实践经验。

论文交流:展示前沿风采

在论文交流环节中,多位学者报告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郭明芳医生探讨了骨髓保护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的应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姝凤医生则对部分近距离放疗前置模式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进行了评估。这些报告展现了西部地区青年医师扎实的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



论文交流环节由侯友翔教授、陈绍俊教授主持,点评专家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霄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潘海霞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黄丹丹教授对汇报的研究进行了专业点评,为青年学者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指导。






会议在热烈而严谨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与会专家表示,本次分会场为推动中国西部地区妇科肿瘤诊疗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平台,有助于促进西部放疗事业的创新发展。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期待来年再聚,共同为推动中国西部地区放射肿瘤学的发展贡献力量。